式微的蠔油業
蠔油為昔日澳門著名土產。二十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澳門的蠔油業最為興盛,全澳共有十多間蠔油莊,多分佈於沿海地區,以方便原料及成品運輸。當時,蠔油除本土銷售外,還會運往外地銷售。以往在澳門生產的蠔油多由人手製造。製造蠔油除了需要蠔肉和水(蠔汁)外,還需要糖、鹽、老抽、鷹粟粉等調味品。製作時先將蠔肉和水利用爐或灶不斷加溫十多個小時,期間再加上調味品一直煎至稠糊狀,然後待其冷卻後包裝出售。隨着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手作蠔油已被機器取代,澳門現今仍可買到手作蠔油的只剩下榮甡蚝油莊。
除製造方式改變外,蠔油的原材料也由本地供給改為外地進口。蠔生活在鹹淡水交界,蠔的肥瘦與海面浮游生物多寡有關。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隨着人們對鮮蠔及蠔產品的需求量增加,澳門出現了數家養蠔場,但因為環境變遷令海水受污染而不利蠔生長,加上土地發展需要,致使養蠔場陸續倒閉,養蠔業成為歷史,本地亦不再產蠔,蠔油莊只能從外地購入原材料製造蠔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