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最早於1869年政府憲報中公佈了一批街道名稱。
澳門街道的標幟種類繁多,有中國傳統嚴格的街巷名稱;也有以借貸為街巷名稱的;更有受西方文化影響所採用的標幟名稱;最後還有石級、斜坡、斜巷、土腰、台、圍等。
澳門有許多有趣和稀奇古怪的街名,例如連理街、情人街、道德巷、美女巷、日頭街、跛腳梯、入便街等。
碎石路上的圖案主要取材於澳門本土歷史、文化或地域元素,目的是要注入本地特色。
隨着城市的發展,街道更迭也是自然的,尤其是一些反映昔日村落式小漁港的街名,已幾乎不復見,例如:“Da Estacas--花支里(Fa-chi-li)”、“Do Louceiro--林家三圍(Lam-ka-sam-vae)”、“De Long-tin-chun龍田村街(Long-tin-chun-kae)”、“Do Touro--公牛街(Cong-ngao-kae)”。
馬路是指路面寬闊之主幹道,街道較長,主要用於快速車輛,大馬路是指路面寬闊之主幹道,街道較長,周圍有樹木環繞。
斜巷是指用細石鋪成的道路;斜坡是指傾斜的道路。
現時之街道路牌由八塊之下彩釉面瓷磚組成。昔日的街道路牌曾使用不同的材質,如水泥板刻字形式或石質。
市政署接收道路後,會舉行會議討論使用名稱的種類,主要由現場位置、附近建築物及當時是否有特別事件而定,及考慮名稱之可記性及市民是否接受等之因素。
安放的位置按現場的情況而定,有安放在牆壁、行人道及安全島等,大部份安裝在各街口,以便市民識別。
八塊彩釉面瓷磚組成的街道名牌面積為30 x 60 cm。
˃
為何有些街道名稱的中葡文版本並不一致?如龍嵩正街,葡文版本的街道名稱意思是中央街。
確實的原因不可考證,可能是先決定葡文,再根據現實情況使用中文,並非直接翻譯,取決於命名時市政廳的決定。
˃
為何澳門會出現不同街道卻有相同名稱?如:飛能便度街(分別在澳門半島及氹仔皆有此街)。
回歸前澳門的街道由兩個市政機構同時命名,因而容易出現重複的情況。
每條街道名牌安裝的數量根據街道長度而定。
市政署接收道路後,會舉行會議討論使用名稱的種類,主要由現場位置、附近建築物及當時是否有特別事件而定,及考慮名稱之可記性及市民是否接受等之因素。
˃
街道的中葡文名稱是以何種形式翻譯?部份以地方名稱命名之街道,音譯形式以粵音,還是普通話拼音作翻譯?
現在市政署命名街道時,會因應實際情況採取音譯和意譯兩種方式,音譯形式以粵音或普通話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