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叼豬”和魚鰭石
除了澳門半島有炮台山之外,路環島也有炮台山;路環人不想妄自尊大,謙稱他們的炮台山為“炮台仔”。炮台仔山上下有許多奇妙的石景和傳說,其中分別在山上和山腰的兩處石景是“老虎叼豬”和魚鰭石。從鄉村馬路圓形地一帶向炮台仔山望上去,可以見到一群“肥豬”在山崗上被嚇得亂竄,因為有一隻“老虎”來了。“老虎”在大小兩隻“肥豬”之間,從後側面看,牠正要把前面的小“肥豬”叼走。
老虎是炮台仔山西南麓譚公廟裏譚公馴養的靈獸。譚公名仙(僊),元朝人,十二歲得道,成年之後在惠東(廣東惠州市東面)九龍山(即譚公廟門聯提到的“筆嶺” )修行,每當外出都有一隻老虎隨行。老虎像狗一樣馴服,常為譚仙携帶菜籃等物件,慣於用口叼着走路。
在譚公廟的北面牆上,至今確有老虎的浮雕。而炮台仔山上的“老虎叼豬”更是活靈活現的立體景象,是路環人環境保護理念的寫照。
受老虎叼豬的情景影響,大約100米外山坡上一條“魚”嚇得鑽到“水”裏逃了,只露出魚鰭,像搖動的風帆。這就是魚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