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里”與文化傳承
“圍”、“里”是澳門現存最小層級的道路,寬度一般不超過3米,兩者空間特性極為相似,主要的不同是“圍”普遍只得一個入口,“里”則是雙向都開口的較長的巷道,然而也有一些在名稱的用法與空間的定義上分別不明確的特殊例子,街道名冊中更有同時使用“圍”、“里”作為同一條道路命名的情況。“圍”、“里”由於獨特的肌理因而形成自給自足的社區,很多在門廊巷道可見牌坊、過街樓、土地及水井文化等元素。現存的“圍”、“里”主要分佈於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的南北兩邊,能找到歷史價值建築物的大約只有20多個。其中永福圍的空間佈局及古舊建築都相對完整。圍內別具特色的青磚老屋,是早期澳門常見的華人住宅,由慈善團體以低廉的租金租給有需要的人,為當時社會的貧苦大眾提供容身之所。
縱然今天永福圍內建築大部份已人去樓空,活力不再,但處處彌漫着昔日華人社會的生活積澱。加上永福圍位於澳門歷史城區的中心部份,緊鄰大三巴、花王堂等核心景點,位置與澳門世遺區內的旅遊資源產生很好的聯繫,是感受澳門華人生活文化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