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龍社
澳門的街道縱橫交錯,分有街、巷、路、馬路、里、圍、坊、市、口、台及斜坡等單位,基本上,三條街、二條巷、一條里就可以看到土地神崇拜,常見的土地神有土地公、社神、土地爺、福德財神、福德爺、福德正神及土地財神等。六屋圍、苦力圍、福榮里和茨林圍的出入口都有社公或土地神壇,玫瑰里更設有“聚龍社”。聚龍社是一個社公祠,其內供奉着社公,並存有一塊記載了這區史跡的《聚龍社碑誌》。《聚龍社碑誌》立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距今已接近二百年。其上碑文:“泗勝坊,乃闔澳咽喉之地,兼近海隅,舖戶民居甚密。日前失火延燒,皆由無備之故也。茲奉週戎台尊喻,闔坊義捐,鍬開舊井,疏通渠道,造碼頭,以便商民,以防火患,共仰戎台愛民若子之心。嗣後碼頭地段,不許擺賣及阻塞侵占,井旁不得洗身宰狗澣濯一切穢物,致防汲飲,如違禀究。嘉慶二十四年六月;值事:人和當、公和當、同盛當、同茂號、定合號同立。”除了揭示當年此區稱為泗勝坊,臨近海灣,是關口出入孔道,碼頭上落之津梁外,還指出了當年此區人煙稠密,舖戶櫛比,曾發生火患,因而勸諭居民開井疏渠,以防火患,並禁止阻塞巷道及污染井水。
《聚龍社碑誌》實際上就是清嘉慶年間官府與居民合訂的“坊約”,從碑誌內容來看,當時的值事都是由當押店的東主擔任,並出資管理聚龍社,可見當時澳門當押業已十分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