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笪地”的由來
昔日澳門除新橋區有“大笪地”的攤檔外,在三盞燈圓形地、康公廟前地、司打口前地、雀仔園等地亦有出現,主要是由一些小攤販及賣藝人士自發前來,他們各佔一角擺檔賣藝為生,就形成了所謂的“大笪地”。昔日“大笪地”的檔口形式多樣,講古、說書、看相、賣欖、賣武、耍猴戲、下棋、占卜、魔術等各種類型應有盡有,尤到晚上時份,頗為熱鬧,皆因那時的居民生活樸實,下班後文娛節目較少,故此,晚上多往“大笪地”遊逛。
隨着社會的發展,澳門現存的“大笪地”為數不多,經營模式亦有所變化,如新橋區的“大笪地”,目前所售賣的物品,都是鄰近居民的舊物,部分更是居民搬家時拿出來變賣,或商舖結束營業的物品,與以往來自四面八方來擺買的不同,賣的東西包括衣物、舊書、電子產品、玉石、錢幣、傢具等,應有盡有。不少居民特意每日早起,親身到廟前地攤走走逛逛,希望“執”到平價“筍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