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馬路
民國大馬路位於澳門半島的東南部,由西灣街起繞過澳門半島南端至媽閣上街,長約1,075米。民國大馬路原是西望洋山南濱山腳之海岸,後來劈崖填海、築堤,修建成貫通媽閣與西灣的道路。民國大馬路於1911年開通,為了紀念葡萄牙共和革命勝利,成功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遂命名為民國大馬路,其中民國一詞的葡文,其意思是指共和國,而不是指中華民國簡稱的民國,所以後來華人坊間流傳是因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建立之中華民國,這實是誤傳。
最初的民國大馬路是“倔頭路”,在西灣與媽閣之間,西望洋山麓巖石聳立,樹木叢生,沒有道路相通,而且山下海濱潮湧時,浪花過丈,妨礙通行。1925年,澳葡政府炸掉西環與媽閣之間的瀕海山崖,此路遂通往媽閣。
為方便觀賞風景,在民國大馬路靠近媽閣上街處,設有杜南眺望臺,亦稱“半邊橙眺望臺”。夜晚,華燈初上,明月當空,情侶漫步閑坐,細語喁喁,氣氛浪漫,成為著名的情侶姻緣路。往昔,富商巨賈喜歡西灣風景幽美,多在此興建別墅。目前馬路南邊環繞着西灣湖。西灣湖是澳門半島近海填築所形成的兩個人工湖之一,湖與馬路兩旁種有樹木,環境清幽怡人。由於澳門半島的人口密度十分大,故大部份的清幽之地均位於山上,民國大馬路這區域的人口密度較低,是澳門半島上極少數海拔較低的幽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