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巴仔街與聖若瑟修院聖堂
三巴仔街是澳門最早的石仔街之一。1869年,澳葡政府憲報頒佈街道名錄,該街便榜上有名。不過,現在街上的石仔已不知去向,街面已改成水泥路面。該街北起風順堂上街與三巴仔橫街交界處,西南到三層樓上街與樂建斜巷交界處,長90米。此街兩旁,均為普通住宅樓宇,沒有繁華的商業,似乎沒甚麼看頭,然而,街上有一座帶有巴洛克建築風格的聖堂,使該街有着獨特的神韻。在1945年6月《號角》記載了喬治•史密羅夫的工作室廣告,工作室以他的名字“George V. Smirnoff”命名,該工作室位於三巴仔街12號,承接有關建築設計、藝術、裝飾的工作,工作室附近的聖若瑟修院及三巴仔聖堂,自然成為他的繪畫題材。三巴仔街之得名,乃因該街北面盡頭處,有一組被華人稱為“三巴仔”的建築群—聖若瑟修院與聖堂。1728年,耶穌會中國副省創辦了這所專門培訓赴中國傳教神職人員的修院。主體建築包括修院大樓和附設的教堂。這個建築群矗立在澳門崗頂之巔,是崗頂一帶的地標。聖若瑟修院收藏了豐富的中外古籍圖書,教堂內設有華麗復古的風琴及告解亭,右祭臺陳列着聖方濟各‧沙勿略聖髑,被視為東方天主教會的重要文物。
三巴仔街,是隨着“三巴仔”的興建而開闢的。之前,這裏是一條從崗頂前往內港漁村的土路。聖若瑟修院創辦後,成為耶穌會中國副省的教務行政中心,耶穌會的神父們便用石仔修築了這條由內港直通修院的捷徑,用於運輸建築材料及教會所需的其他物資以及人員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