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怡若
盧怡若,字宗縉,是盧九的第三子,盧廉若同父異母的弟弟。少年時期的盧怡若性格反叛,經常與維新派和革命黨人一起。當時,正值留學國外之風盛行,遂說服其父盧九,准許其赴日留學,後來在日本加入了同盟會。到了1906年,輾轉到了英國留學一年,翌年回澳。1907年以後,革命活動轉趨激烈,推翻專制王朝的起義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在全國革命形勢之下,盧怡若聯同謝英伯等人於1909年在澳門組織了同盟會澳門支部。又在清平戲院舉行華服剪髮會,現場設立茶點招待和娛樂表演節目,高唱剪辮歌,鼓勵華人不要再當清朝的奴隸。革命期間,盧怡若出錢出力,多次向同盟會等革命組織捐獻,亦曾為後來的國民政府籌餉集資,被廣東都督胡漢民委任為香山鎮撫使。
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澳門文第士街的孫中山故居,發生業權糾紛,幾近變賣,幸得盧怡若居中斡旋,先後聯繫孫中山的後人孫科及其他相關人士,成功保存該屋宇,最後改建為今天的國父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