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喉街
二龙喉街,北始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南达松山隧道出口处。该街名较早见载于1925年的街道名册。葡文街名中的Fonte意为泉水,Inveja意为妒忌,合在一起,意为“嫉妒泉”,是昔日二龙喉街头一口泉眼的名称,又被译作“二龙喉”。二龙喉曾是澳门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之一。该词早在道光七年(1827年)奉令修撰的《香山县下恭常都采访册》中已有记载:“大龙喉泉、二龙喉泉、小龙喉泉俱在东望洋山下右侧,山水围泉在西望洋寺下,皆水自石出,清冽甘美。” 为解决饮用水匮乏问题,贾色拉总督指令工务局局长积极开发水源。经过实地勘测,局长开展了一系列深入挖掘工程,将几处水脉集中汇流,大大增加了二龙喉的流量,由原来一刻钟装满半小桶水,提高至两分钟即可装满一大桶,水质也非常清澈甘冽。二龙喉出水量是“植物群泉”(又被称为大龙喉)和“坚固的水泉”的总和。因此,局长乃将二龙喉取名为“妒忌泉”。原因除了二龙喉出水量大外,还由于二龙喉的泉水是从一尊花岗岩罗马人头像的嘴唇中流出。可惜,后来由于山体泥沙不断淤塞,妒忌泉的水源逐渐枯竭。1918年后废弃不用,妒忌泉遗迹也随之消失。妒忌泉的遗址大概位于今天松山隧道之高士德大马路出口处附近。松山隧道于1990年11月建成通车,是澳门最长的隧道。 二龙喉街北边沿线有二龙喉公园,曾被称为土生葡人植物群、亚美打神父花园、兵头花园、二龙喉花园和何东花园。
二龙喉花园中有一座美轮美奂的二龙喉宫,曾被用作澳门总督官邸。官邸迁离后,议事会于1918年开始申请在二龙喉宫创建儿童学校。1934年10月,儿童学校终于得以在二龙喉宫旧址上办学。1942年改为今名鲁弥士主教幼儿园。鲁弥士,葡国人,于1920年11月20日至1940年12月11日,出任澳门主教,贡献良多。后荣升为果亚总主教和枢机主教。他出生在葡萄牙亚速尔群岛,仙逝于罗马,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