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味基坟场历史由来
1852年10月,鉴于圣保禄坟场已无地方再容纳墓葬,澳门总督基马良士下令通过募捐方式,在城墙外位于望德堂和塔石之间的一座小山岗上,选址兴建圣味基坟场。1854年11月,坟场丧葬收费管理办法公布,圣味基坟场开始投入使用,专用于埋葬天主教信徒亡者。1875年,在坟场里建成一座教堂,名为圣弥额尔小堂,正面朝向坟场大门。圣弥额尔小堂是目前澳门保存最好的古老建筑物之一,外墙以绿、白为主色,窗户均安装彩色玻璃,教堂和墓碑相毗邻,突显出死亡亦蕴含着宗教意味。
坟场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实行收费制度,形成一种不同于华人的拜祭文化。一般澳门市民将圣味基坟场称为旧西洋坟场,而位于美副将大马路的望厦坟场则称为新西洋坟场。每年11月2日的追思节,澳门政府都会在坟场举行追思弥撒,纪念因公殉职的官员、公务员。另外,每年的3月14日是治安警察局纪念日,局方会在坟场内举行已故军事化人员追悼仪式,向已故的军事化人员致送花圈。
与坟场邻近之圣美基街、西坟马路等街道都是由于此坟场而得名。西坟马路为中区乃至南区通向旧区的重要干道,大约在1869年,开始出现有关“西坟马路”这街道名字的记载,是当时澳门城北墙外为数不多的被葡人标上名字的街道之一。圣美基街为望德堂坊中的主要道路之一,与美珊枝街、马忌士街等贯通望德堂坊至水坑尾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