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部行臺與顯榮里
澳門“關部行臺”乃粵海關總口之一,在南灣、娘媽閣、大碼頭和關閘下設四個小稅館。南灣稅館主要對來澳番人、番舶進行稽查,娘媽閣稅館以盤查閩、粵入澳商漁船隻,嚴防偷稅漏稅為主,大碼頭稅館位於今天大碼頭街附近,主理中外商人各項稅款,關閘稅館則具有徵收陸路貿易稅項職能。據相關記載,關部行臺是一所三進的大房子,庭院用柵欄圍成,正門前地空闊,樹有兩根旗桿,右掛布幌書一“關”字,左掛布幌書一“部”字,迎風飄揚,特別威嚴醒目。鴉片戰爭後,關部行臺於1849年被拆毁。後來,大關斜巷部份土地被賣給中國商人,以改造成頗講究風水的青磚大宅,即現時存有兩個“顯榮里”中式牌樓所在的地方。大宅並列比肩,兩進迴廊,雙門雙院,四天(天井)四井(水井),布局成兩個“回”字。
關部行臺及大關斜巷的出現除了促進澳門的商業街──關前正街的繁盛,促成了西方國家與中國的貿易發展,亦見證了當時中國政府與澳葡當局在澳門勢力範圍的變遷。現時在大關斜巷裏,仍然可以欣賞到顯榮里的中式牌樓,以及過去有機的城市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