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羨行會館的由來
澳門之造船業,在明末清初至咸豐、同治年間十分興盛,所以當時沙梨頭和新橋附近沿海一帶,船廠林立,因有為數不少的造船工人,工友們便於咸豐四年,即1854年創立工羨行會館,因新橋近海,故擇地於此。造船工人供奉魯班為祖師,故會館大堂設有魯班師傅神殿,又稱魯班先師廟。民國初年,澳門百業凋零,船廠亦多倒閉,工友失業,會館亦告破產。後來會館被美洲歸僑黃章耀購得。黃章耀得知造船工友困難,故將會館送回工羨行管理,工友集資重修會館,及後更在會址旁開設了造船子弟學校,該校隸屬於澳門造船工會,主要解決造船工人及各業工人子弟的失學問題,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該校學生併入澳門勞工子弟學校,結束教學的歷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