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龜石與靈龜故事
與澳門半島和氹仔島比較,路環島的都市化程度較低,因而值得慶幸地還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多處特別可貴的天然石景。路環的奇石不但外形奇特,更為難得的是,許多奇石以奇妙的名字和淒美動人的傳說長久以來在民間流傳,這就不但有助於維繫居民的鄉土情懷,增加遊人尋幽探勝的興致,而且成為研究民俗、體察民心的極佳素材。
在眾多石景中,“大靈龜”、“靈龜媽媽”、“靈龜姨姨”和“小靈龜”所組成的奇石系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最富於傳奇色彩。
大靈龜石在譚公廟西南約30米遠的海角,由於建築物阻擋,人們在十月初五馬路只能看到大靈龜的後半身,如果從譚公廟後山望去,則只見到一塊普通石頭。人們只有從橫琴與路環之間近路環舊碼頭海面的船上去看,龜的形像才清晰可辨。每當潮退,這隻頭朝向譚公廟和南山的大靈龜逐漸露出水面,彷彿正在翹首吃力地往岸上爬。
據路環民間傳說,大靈龜石的前身是古代南海龍宮裏的丞相。龜丞相對於龍王專橫無道、朝臣貪污腐化極為不滿,因而不惜冒生命危險,當朝宣讀奏摺,主張實施新法,改革朝政,推行法治。不料龍王耽於酒色,聽信奸臣之言,怒責龜丞相違反忠君愛國的戒條,犯下欺君犯上之罪。
這時鱉、鱷等一眾佞臣巧言令色,爭相向龍王獻媚取寵,極言龍王英明神武,理應成為王中之皇,統治四海水族。龍王信以為真,宣佈改封鱉為丞相,對外稱皇,並連夜下旨,派出蝦兵蟹將,要將大靈龜收監治罪。大靈龜本來以為自己是當朝元老,表達憂國憂民之心,責無旁貸,豈料反遭飛來橫禍。當下聞得同僚暗中報信,唯有携同妻子和兩個兒子,忍痛離開牠們深愛的家園。
在逃亡的路上,蝦兵蟹將緊追不捨,大靈龜一家四口慨嘆於茫茫南海竟無處安身。牠們爬得慢,其中“靈龜媽媽”不幸被捉。“大靈龜”奮力衝出包圍,在緊急關頭唯有冒險逃向陸地。當牠逃到路環岸邊,由於是非法越境,遂為路環眾守護神觀音、天后、譚公等的法力所阻,不能上岸。蝦兵蟹將有何法力?於是亦不敢再追。兩隻“小靈龜”由於體形較小,較不受注意,在混亂中向東逸去,就這樣失散了。
大靈龜在岸邊進既不能,退亦無路,這樣竟成了攝影的“定格”一般,年深日久,終於化為石龜。但大靈龜靈性未泯,猶有奇志,至今仍在以500年一寸的“神速”向路環岸上爬行。
龜丞相丟失的兩隻小靈龜──牠的兒子們,其中一隻流落在竹灣西南岸蘆兜潭的石叢中(近年潮退時仍然可從鄉村馬路圓形地向東望到))。牠到處徬徨地尋找父親,始終不遇,既不敢上前,又不敢回頭,唯有呆着等候,日久化為奇石,神態與父親一樣顯得憔悴而悲哀。父子倆隔着南山引頸相對,心已相應,卻如隔天涯。歲月悠悠,不知何時牠們才可重聚。
另一隻小靈龜逃到黑沙海灘西南岸,後來被蝦兵蟹將追上殺害了。
大靈龜的妻子被趕來的蝦兵蟹將捉回去向龍王“交差”,在強迫之下寫了“悔過書”,宣佈與大靈龜脫離夫妻名份。這就難怪兩隻大小靈龜悲哀成了這般模樣。
過了很久,“靈龜媽媽”獲得釋放,便馬上偕同兩隻小靈龜的保姆逃出龍宮。“靈龜媽媽”的親妹“龍龜姨姨”聞得姐姐要走,恐牠年紀大,路上不安全,也跟來一路照顧。“靈龜媽媽”明知能夠找到丈夫和兩個兒子的機會很渺茫,還是到處去找。找了很久,最後到了龍爪角黃金海岸,感到精疲力盡,再不能爬行,卻仍不回頭。就這樣,牠懷着內疚與失望的心情,在岸邊讓自己慢慢也變成了石頭。現在這塊奇石還在聽海軒西北面約40米的海邊,據說當潮漲時釣魚郎站在龜背上,龜背還會動呢(事實是組成龜背的其中一塊礁石在風浪中重心轉移),這顯示牠還有些“法力”,未完全死去。
吃力地追隨在後的“靈龜保姆”也疲倦得昏了過去,漸漸化為巖石。這塊像形石至今還在聽海軒的通道東面約30米遠的海邊,背上龜裂形成一個“大”字,顯示牠念念不忘地要找尋的是大靈龜。
至於同樣極為疲倦的“靈龜姨姨”,她本想把頭枕在一塊石枕上,歇一會兒,但至今很久還未能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