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樟堂街與聖玫瑰堂
板樟堂街西起板樟堂前地,東與伯多祿局長街相接於哪吒廟斜巷、仁安里。1869年7月,板樟堂街正式得名於街道西端的板樟堂。板樟堂全稱是“聖多明我會老修院之至聖玫瑰聖母堂”,又稱“聖玫瑰堂”,是澳門唯一一座由西班牙修士建造的教堂,約建於1587年。教堂最初以木板構架,結板為障,因此被人稱為“板障堂”,後人將“障”訛傳為“樟”,並流傳至今。由於早期天主教各教派勢力之間的鬥爭,聖玫瑰堂可謂多災多難,多次被迫改作他用。1874年教堂鐘樓遭到雷擊,引發大火,燒剩四壁,現貌是重建後的模樣。喬治•史密羅夫曾以聖玫瑰堂為畫作題材,是他澳門名勝風景水彩畫系列其中的一幅。聖玫瑰堂正立面以土黃色為主色,配以嫩綠色的腳線、白色的雕花和墨綠色方形門窗,顯現出優雅的歐洲文藝復興建築韻味。經聖玫瑰堂側門進入,穿過一條廊道,有一於1997年11月23日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聖物寶庫”,樓高三層,珍藏了300多件十七–十九世紀的宗教藝術品。教堂每年5月13日會舉辦“花地瑪聖母像遊行”活動。此外,也用作澳門國際音樂節的表演場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