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岩的历史由来
观音岩又称观音岩,庙门外石匾为“观音岩”,庙内立木牌为“观音岩”,“岩”与“岩”字相通,可解作山洞、高峻的山崖。相传是先有信众在岩洞奉祀观音,后再集资在洞外立庙,遮闭风雨,岩洞所在的巨石高耸险峻,较高处有“佛心”的题字。它虽然规模很小,但信众不少。观音岩正门有一对石刻楹联:“灵岩观自在,法雨证弥陀”,带有佛教意味。在门额上方,刻有“同治辛未年仲冬吉立”字样,同治辛未即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距今已经一百多年。
庙内有碑,记载修庙之事。该庙建成后不久,同治十三年即遭风灾摧毁,因此庙是在海边,受损严重,两年后再大规模重修,并立此碑。
庙内还有光绪朝古匾三帧,三帧均是光绪廿六年的文物,有“恩周覃海”、“慈云再照”、“慈航永庇”,估计在光绪廿六年(1900年)该庙曾作重修。
观音岩是构造比较特别的庙宇,庙体紧贴岩石,观音神像置于石洞内,石上古榕婆娑根须绵密,垂入洞中,十分奇特。该庙近年曾作扩建,增设邻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