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亭前地与市政署大楼
议事亭前地北连板樟堂前地,南临新马路,因位处议事机构前故而得名,最早见载于1869年澳门街道名册。前地中央曾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竖立葡萄牙军官美士基打铜像,六十年代铜像被群众拉倒后另建喷水池一座,故又俗称“喷水池”。开埠至今,议事亭前地一直是澳门的市中心,昔日总督上任必在此举行仪式以及检阅驻澳门的海陆军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逢国庆节,澳门的爱国团体都会在议事亭前地搭起牌楼庆祝,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时至今日,澳门许多节庆活动都在此举行。
议事亭前地一带的建筑物极富特色,存有不少已被评为纪念物及具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其中市政署大楼曾用作澳门管治当局议事及市政管理机构办公之所,除此之外,亦曾有其他机构在此运作,如博物馆、邮电局、卫生机构、法院及监狱等,后均迁出。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后成立临时澳门市政局,2001年12月31日临时澳门市政局与临时海岛市政局合并组成的民政总署于2002年1月1日成立,及后于2019年1月1日民政总署改组成市政署,其职能是为澳门市民提供市政服务。自此,这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亦更名为市政署大楼。
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列入世界遗产。市政署大楼作为澳门历史城区内的历史建筑,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