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庄的发展与现状
早于十七世纪澳门已是中国出口茶叶到西方国家的重要茶叶转口贸易港,中国生产的茶叶以澳门为转运港最早销往欧洲,其后也转运至美洲、亚洲各国,澳门在中国茶叶的传播和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十世纪初期,由于国内政治不稳及经济动荡,造就了澳门茶业有一定的发展,先后出现多间茶庄。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澳门茶庄发展的黄金期,茶叶需求极大,由于当时中国内地处于交战状态,大型茶产区的茶叶加工基本停止,所以茶庄的来货主要是新鲜未经处理的茶叶,然后聘请师傅进行茶叶加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内地重拾茶叶的主导地位,致令本澳众多旧式的茶庄相继结业。
十月初五日街曾是早期澳门茶庄集中地之一,二十世纪三十至八十年代间,澳门的茶庄在此相继结业,如开业于二十、三十年代的祥珍、仪茂泰、生茂;四十年代的英昌、连发、周并源、朱广兰;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广芝兰、周其源、许兰香等都在岁月中消声匿迹,经营数十载的茶庄至今寥寥可数。